3月10日,网易新闻一篇“急救车拉病人中途停车加价,即便老人满嘴都是血也要被无视”。河北保定的秦女士母亲患有严重的脑梗,半身不能动弹,需要进行转院治疗。上车前说好3200元,中途加价900,不给就停车,耽误了最佳抢救时间,目前其母亲仍然在医院抢救
虽然3.15针对食品、餐饮行业,百货服装行业等较多,但是在如今私人急救车已经形成一条不对外公开的产业链的状况下,为什么不整治一下私人救护车?或者急救中心外包的救护车?
(相关资料图)
救护车违规收费是否侵犯消费者权利
首先可以明确一点:救护车收费是合理的
虽然按照救护车的公益性质来看,收费与否不好做判断;但是考虑实际情况,救护车收费是一件比较合理的事情,出车救人的数量和我国庞大个人看病人群相比还是比较少的群体,作为一种“个性化”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我相信没有人有意见
并且救护车一套流程都有严格的标准,主要分为四部分收费:1.出车费:救护车的出诊以及返回医院的费用,按照里程来算,救护车司机在病人没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都会就近就医;2.出诊费:救护车经常会有随车医生、护士;3.药品器械费:主要是为了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没用到不会收费;4.单价费:没用到也不收费
很重要的一点,如今的救护车除了出诊费和出车费,其他如果病患家属自己解决了,那么费用就真的不会去计算。我家老人生病的时候,人是自己抬下去的,随行医生还帮忙,最后结算费用的时候就收取了最基本的费用
在现今对医疗改革越来越重视,救护车根本不敢乱收费,出现了收费不合理的现象,是可以有权问清楚这些费用到底用在了哪里?收费是不是合理的?作为老百姓、消费者,花钱买救护车的‘服务’,违规收费铁定侵犯消费者权利
黑车为何可以成为一条产业链
之前也提到我国就医人群是很大的,有专业人士分析我国医保资金使用,如果每年不增加投入,很快这笔钱就“用完了”。如果你喜欢在城市转转,每年无论是淡季、还是旅游季,医院的门口每天都排着检查的人群,唯一的区别就是医生和护士是正常的上下班还是24小时连轴转了
这么大的就医人群,作为公共资源的救护车的数量与人数是不匹配的,可以增加救护车的数量,但是随车医生、护士、司机又从哪里找呢?就单单是司机,正常的收费价格没有赚钱空间,又累又没有编制养老,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看,肯定不是最理想的职业
因此私人救护车或者黑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尤其是在病人需要就诊和运送病人司机这两个地位根本不对等的情况下,有些人被迫送上“红包”才能享受本应正常的服务,归根结底还是有利可图,而且根本不担心揽不到活,只要手机敢开机,24小时都有需要救护车的
很明显,黑车是不被允许的,客观上确实是解决了救护车资源短缺的现状,但是其弊端不仅让人性丑恶的一面无限放大,还摸黑了医院治病救人的正面形象。黑车还都是“关系户”运营,有谁真的知道拨打“120”后,急救中心派出的救护车真的是私人的?还是正规的?
黑车收费贵一点也能接受,毕竟是短期刚需。但其像这种中途加价、绕远路的行为一出现,基本就是一条人命出现了
结语
其实我并不能确定这个行业是否应该按照消费者行业去维权,因为官方上对于黑车的界定并不是一个行业,但它又客观存在。所以每次关于黑车违规收费出现在新闻上,只有关于这件事的发生经过,最后的处理结果基本上是没有出现过吧
我之前也把这个当作一个“道德缺失”态度来看,但是这又像坐出租车跟消费者行为模式一样,拉的客不同。我想黑车闹出人命、耽误救治引发后遗症是应该按照刑法去处理呢?还是按照消费者相关的法律去处理呢?
毕竟,每天看不见的角落里,这样的“交易”还蛮多的
关键词: